幼儿园课件

跟着幼儿一起创美PPT课件

本园从06年度至今,成立了园创意美术特色小组。就幼儿园创美活动开展了有序的研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师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强调幼儿自由表现会使孩子处于漫游式的自流状态,幼儿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难以再突破,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妨碍创新。主要表现在:一种是脱节的表现。即幼儿的作品与他本身的想法很有距离。语言表述时说得天花乱坠,展现的作品确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甚至不会表现自己的想法。另一种是空乏的创意。即幼儿只是机械地追求与众不同,而非具有实质的创造创新。那么他表现的作品也是比较空乏的,会不经意地去机械地模仿。这样的作品同样也是缺乏生命,毫无生动所言。这两者都不是我们想要追求得优质的创美活动。

我们的所追求得优质的创美活动是幼儿在享受表达表现的同时,既富有创造性又能表现具有美感的作品。

跟着孩子一起创

一、作品评价——走进孩子

(体现了教师的观点,是决定方向的核心)

        幼儿教师的幸福感来自于孩子的崇拜、信任,孩子对美术活动兴趣、自信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老师的评价。

        评价作品(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评价、简单的红星——具体的个性的评价、成人美——童真美)

二、作品创作——相信孩子

(展现了孩子实力,是作品表现的关键)

      创作过程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怎样让孩子的作品既有情感创意的表达在又有艺术美的展现呢?首先要充分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的表达空间。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帮孩子决定该怎么画、怎么做。

1、表现技能的培养上要轻“技”重“能”

    如何做到呢?还是那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传统的美术教育把线是否画的直、圈是否画的圆滑,色是否涂的浓密作为重点,物体画的是否相像作为美术技能的评价准则。这些在当今的创美活动中已经不再占第一位了。被逐渐淡化,虽然它们在美术作品的呈现效果上还起着一定的作用,但要有一幅富有童真的作品,它们就必须退居其后,把首要的地位让给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心声。

    在孩子自主表现的过程中哪些能力是必要的支持呢?总体包括三方面: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2、表现创意重“实质”

        孩子的想象及对艺术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在它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捕捉和引导那些实实在在的意象。

1)引导幼儿善于观察生活、诱发源于现实生活的创意。

生活是创意的源泉。对幼儿来说,创意必须来源于实实在在的感性经验。教师应设法使幼儿获得足够的经验。指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趣的活动和外出参观游览等。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对相关事物感兴趣,能够去入微的观察、感受,使自己留下深刻的映象,为创意的萌发做好铺垫。

2)鼓励幼儿关注多方面的信息,启发基于科学认知的创意。

  在创美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美术需要其他领域的相融贯通。特别是对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科学知识等的认知感受,有助于幼儿进一步的探索,融合。单纯的直接经验便可与广泛的人类文化,也就是间接经验产生联系,得到升华,使幼儿的创意更进一层。

 3)幼儿体验多种不同的情绪情感,激发始于真挚情感创意。

 很多艺术品的价值在于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幼儿的创意也是如此。创作的愿望是由情感而生,创作的内容也会因情感而定。同时,情绪情感还能使作品内容更充实。能推动幼儿对高级、完美表现形式的追求。

 有一定的难度,情感是一种摸不到,看不到的东西,只能用意会。我们尽可能让孩子带着愉悦、喜欢之情参与作品的表现创作。

三、作品设计——了解孩子

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来设计表达形式。

适合作品

1)材料的合理运用。

根据材料特性决定用途。纸(厚薄、颜色、渗水性、透明度)

2)形式的巧妙组合。

形式的多样性是创美活动的一大特点。多种形式的组合而成的作品往往会给人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也能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美术经验。例如:绘画与纸工的结合,幼儿绘画完成的作品可以用卷筒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给幼儿一个练习卷纸筒的机会,也使幼儿感受到了卷筒作品的展现形式,丰富了美术经验,也冲击了视觉效果,为创新也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