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

依托“2+2+X”模式,打造儿童视角下的环境创设

一、 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幼教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了更多的思考。《浙江省学前教育课程园本化实施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教育环境创设、实施师幼互动。以儿童视角探寻更符合儿童内在精神和外在活动需求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才能真正站在儿童立场去思考环创对儿童发展的意义,让环创充分服务儿童成长。但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的环创工作充满了教师的个人主义色彩,削减了环创这一过程本身对儿童的教育意义,没有充分发挥环创的课程价值;儿童在教师创设出的环境中所受到的教育影响微乎其微,幼儿园环境创设成为一场成人轰轰烈烈的运动,但对儿童来说却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活动,部分教师大费周章的环境创设往往华而不实,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形式错位】

教师对环境的内涵理解片面化,导致环创形式错位。这等主观意识偏差造成室内环境走向两种极端,要么过于简单、粗糙;要么过于精细、重美学;教师对环创工作处于应付,忙乱而没效果。

(二)【内容缺位】

  环境是成为影响儿童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但现实中如何做环创?创什么?往往儿童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更是忽视了精神环境的营造,环创没有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积极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呈现的是被动与生硬。

(三)【过程移位】

儿童最初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得来的。而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很好的落实“环境要成为儿童学习的互动平台,体现静态环境与儿童对话的教育功能”,忽视了“让活动留痕”,缺少了最重要的——儿童参与、记录、生成,使儿童与环境的关系是拘谨、各自独立的。

(四)【评价让位】

在环创评价的时候,个别老师或上级部门往往更注重外在环境的美观精致度,忽视了儿童与教师是否有效参与,这种评价缺乏不全面性,也间接影响了老师在环创认知上的偏差和实施上的片面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园秉承课改精神, 以儿童为本、儿童观的重塑,带动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觉醒;确定2+2+X”环创顶层设计,将此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园本研修内容,全园开展环创改革。2+2+X,第一个2是指儿童和教师两个主体环创者;第二个2是指显性物质环境和隐性精神环境;X是指在2+2背景下探寻出的多种环创方式;我园通过四个路径做到环创对位、回位、归位、到位打造儿童视角下的环境创设新样态。

二、 目标

1.从课改理念出发,以儿童发展为现实需要,师幼共同构建环创。

2.以儿童视角为核心,在即时效益与终身发展意义之间作出价值取舍,培养儿童获得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宝贵品质。

三、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