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通过前期《大中国》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不由的发出了多样赞叹声:好聪明啊,太了不起了……这就建立起幼儿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中国的伟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而大班幼儿对文字符号有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自己认识的文字,学着辨别一些相近的字,开展此次活动.是为了增进幼儿对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活动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的特点,能将象形字与现在用的汉字联系起来。
2.知道汉字是中国发明的文字,对中国文字感兴趣。
活动重点:知道汉字是中国发明的文字,对中国文字感兴趣。
活动难点:能将象形字与现在用的汉字联系起来。
活动准备:1.在日常生活、区域游戏以及教育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接触汉字的机会。
2.汉字起源PPT、两人一份的操作材料。
3.幼儿操作材料第2册第12-13页“有趣的中国字”。
活动基本过程 |
建议与思考 |
|
一、找一找哪些是中国的汉字? 1.寻找汉字 教师:你们能找出哪些是中国的汉字吗?为什么另外一些不是? (根据蒙特梭利的“错误控制”理论,可以设置“为什么另外一些不是”这个追问,随机调整。) 2.教师梳理,小结: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汉字的起源 1.有趣的“门”字 教师:这些字在很久很久以前难道叶长这个样吗?想不想知道“门”这个字以前长什么样?以前的“门”字在现在的“门”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为什么“门”字要变成现在这样? (引导幼儿发现汉字外形与象形图画的相似点与不同之处。可以将“门”的图片、象形图画、汉字放在同一张PPT上面,便于幼儿观察。) 2.有趣的“千”字 教师:你觉得这个象形图画()代表了什么字?象形图画的哪个地方让你想到了这个字?从这个字的外形,请你猜一猜树干的“干”是什么意 |
|
|
活动基本过程 |
建议与思考 |
|
思?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汉字的涵义与其部件构成的有关系,如树干的“干”,表示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就如同树干的本身,是大树的主要部分。) 3.和同伴一起看图猜字 教师可以事先将图片用的汉字进行遮盖,并给每两名幼儿准备一个汉字(田、火、石、木、水、大、小、中、人、口)鼓励幼儿在讨论互助中看图猜字,发展象形图画与文字的对应能力。 教师:页面中的这些象形图画可以用哪个汉字来表示和记录?请你和朋友一起讨论讨论,并把手中的字贴到象形图画的边上。
三、有趣的中国字 1.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字,你还见过哪些字,也保留这象形图画的痕迹? 今天我们认识这些“有趣的中国字”,你们有没有发现,“有趣”的“趣”字,与刚才说的象形图画有点不同? (教师将图片上的“趣”放大到PPT中,引导幼儿发现“趣”字与象形图画里的汉字构造不同,知道汉字是可以由几个“字宝宝”组合在一起的。) |
|
|
区域活动:在语言区中投放幼儿操作材料第2册第12-13页“有趣的中国字”及其他带有象形图画痕迹的字卡,鼓励幼儿与现代汉字配对并提供白纸,允许幼儿绘制象形画,请其他幼儿来猜字。 |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