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

幼儿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问题探析

英语论文2019-03-27
“幼儿英语”教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儿童英语”教学的概念中独立出来,并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有了蓬勃的发展,教学方法绚丽多姿,直接法、交际法、听说法、情景法等均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但是从总体来看,其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听说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上,语法教学基本上是被排斥在外的。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进行幼儿语法教学?如果需要,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一、正确认识幼儿阶段的英语语法教学
  
  (一)语法教学的本质和目的
  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同语法教学是为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所以少学用法(usage),多学使用(use)。幼儿英语语法教学应服从和服务于培养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通过语法教学使幼儿掌握语言规律,更好地进行听、说等语言实践。在实际教学中,不把语法作为显性的知识来传授,不作系统的讲解,而是结合到语言的实践中去,以够用为宜,突出简单性。
  
  (二)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是6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术语。他的理论是:语言能力是本族者内化的语言知识体系,它包括语音、词法、句法和语义等规则,以区别于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如要求能识别音素,并能见词发音、见文朗读;能识别单词和习惯用语的语义和语法作用,并能用于听、说、读、写之中;能识别语法的词法、句法,把语法运用于听、说、读、写之中等。“正是本族语者所具有的这种语言能力使他能够理解并产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合乎语法的句子”(陈佑林,2000)。Chomsky认为语言能力是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是一套规则系统,一种知识体系。实际上Chomsy的“语言能力”就是语言学习者的语法能力。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海姆斯(D.H.Hymes)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Hymes认为语言能力应当是使用语言的能力,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应包括语言能力,还应包括语用知识和能力,即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需要知道交际话语的结构正确与否,还需要知道交际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可行性、得体性和目的性。这也就是说,交际能力使得本族语者能够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他所论及的交际能力包括:(l)语法性,相当于语言能力;(2)可行性,也就是可接受性;(3)合适性,指语言得体;(4)现实性,指交际中语言行为是否可行,即现实生活中是否使用该语言。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交际能力,他就知道对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和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和不讲些什么。一个有交际能力的人,不但懂得语法规则,而且还有在社会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可见,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构造和理解句子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的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知识表达思想的能力。语言能力既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又是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恰当地使用语言能力才是交际能力(李观仪,1990);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语言基础知识之上,否则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语法教学、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语法教学是培养幼儿交际能力的客观要求。语法是语言的核心,不按语法规则而随意地堆砌在一起的词语,不可能被他人理解,不可能起交流思想的作用。婴儿获得母语的过程,也是先在大脑中大量积累储存所输入的语言材料,然后自然内化为语言规则(语法),最后再创造性输出话语的过程。因此,要正确地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就必须掌握语法这个语言的规则体系。
  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要运用他们所掌握的语法能力去寻求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并创造他们所需要表达的语言。这就必须进行语法教学。换句话说,语法教学为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本的语言知识(也就是一定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技能的基本条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而语言运用是交际能力的体现,它们的综合就是语言的交际能力,通过交际又巩固了语言知识,促进了语言的运用。幼儿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缺乏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幼儿英语语法教学有利于幼儿掌握语言规律,使所学英语更系统;也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的语感,使他们理解更多的语言信息,使表达更为严谨;更有助于拓宽表达范围。因此,幼儿英语语法教学要把语言规则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幼儿获得语言能力,最终能够流利地产生话语并适合情景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四)幼儿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因素
  1.母语。外语语言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的。在这一学习过中,学习者会使用已有的一切知识,包括母语知识,来发展自己的中介语。在我国的幼儿英语教学中,实际情况是:幼儿在学习英语时,母语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已习惯于用母语来思维,即使是用实物等直观教具来讲解单词的意义,幼儿在看到实物时也会在心里翻译成母语。同时,许多非英语母语的外语老师感到完全排斥母语进行教学很困难,很难流利地用英语进行明白、透彻的讲解。所以,幼儿的母语语法系统对其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
  2.年龄。成人学习外语主要依靠认知机制,而儿童则更多地借助语言习得机制。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越适合隐性语法教学和语法习得,越依赖于直接的语言环境,越喜欢形象生动的图画、色彩、动作等教学手段,越擅长记忆、背诵、直觉等途径。
  3.学习目标。王培光(1996)认为,如果学生的学习重点在掌握英语的听说能力,则语法教学较不重要。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如果不学习语法,学生是不能够完全获得(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也不会提高交际能力。在听的过程中,“听者”“必须有足够的语法知识,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听力信息”。对于说者,他在交谈的过程中尽管可以使用身势语等来辅助表达思想,但是“对于一位单方演讲者”来讲,他必须充分“注意语法”。幼儿英语教学的目标侧重听说能力的掌握,而听说能力的掌握也同样需要足够的语法知识作为支撑。
  4.课堂教学。语言习得理论认为,“通过课堂教学或真实的交际活动使学习者注意到要掌握的语法特征”,从而可以使学习中得到的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交际所需要的无意识的语言知识。在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目的语环境,属于外语教学,需要在课堂上提供“类似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率。
  
  二、幼儿英语语法教学的操作原则
  
  (一)幼儿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1.隐性教学原则。隐性语法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谈论所学的语法规则,强调学习者学习语法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环境中,主张通过情景让幼儿体验语言,通过对语言的交际性运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语法规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语言情境,让孩子在“实景”中理解某个语法项目所表达的含义,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2.交际性原则。社会语言学家Hmyes(1972)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communiac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他认为,一个人要能够真正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除了必须具备Chomsy提出的能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的语言能力之外,他还必须具备在什么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以及说什么的能力,也就是交际能力。这一理论明确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因此,语法学习是服务和服从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需要的,语法学习应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幼儿英语语法教学要贯彻交际原则。
  3.实践性原则。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和反复练习。幼儿英语语法主要出现在句型和一些短小的文章中,因而语法教学主要是结合这些具体的学习活动,让他们感受、领会、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从而在实践中正确熟练地应用,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形成语感、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4.适量原则。幼儿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初步的交际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进行语法规则教学时要注意遵循适量原则,即所涉及的语法项目是最基本的,讲解时以儿童能理解为度,真正做到语法为言语服务。
  
  (二)幼儿英语语法教学的方式
  1.创设语境教学语法。语言形式和意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形式是意义的载体,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意义。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得以实现的。语言的使用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的。传统的语法教学多以教师的讲解伴以学生的操练来进行,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语言的熟练运用,但这种方法形式太呆板、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讲解的方式对幼儿来讲就更不适合,幼儿抽象思维不发达,情景对他们往往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因此要使语法教学情景化、交际化,使语法实践练习结合具体的语言活动来进行。例如教授“This is…”结构,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来创造情景。
  2.练习句型教学语法。句型是从大量句子中抽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结构的模式。句型练习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听说法的主要教学形式,句型练习是为了认知和掌握句子结构规律,幼儿一旦熟练掌握了常用句型,就基本上掌握了时态变化和句子结构、词的搭配、词义和用法。学习句型,等于为语法教学提供了感性材料,同时可起到增强直接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3.歌曲童谣教学语法。歌曲童谣是一种行文简单、节奏明快、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说唱形式。歌曲节奏、韵律强,易引发幼儿的快乐情绪,普遍受到幼儿的喜爱。幼儿英语歌谣的主要特点是句式多重复、语言浅显易懂、旋律优美节奏强、形象具体可感、富于动作性,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有些歌谣从头至尾重复同一句子结构,这能使幼儿无意中学到许多句型和语法。
  4.直观教具教学语法。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对他们来说,由眼睛带来的体会是印象最深刻、最容易理解的。而任何的语言符号都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都需用直观性来解决这一对矛盾。使言语符号形象化,既有助于幼儿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又能使英语语言教育活泼、丰富多彩。图画法、多媒体法就属于这一范畴。
  总之,语言教学离不开语法教学。有语言运动,就有语言运动规则存在。可以说,在语言活动中,语法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幼儿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也毫不例外的处处渗透着语法教学。作为教师要以幼儿为本,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语法教学的地位,选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幼儿才能逐渐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目的。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双语教育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