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范文

厉害了 我们的神奇木箱

案例分析2023-04-20

【案例摘要】

多功能神奇木箱是一个综合类的玩教具,有个操作面,每一面都有不同的玩法和功能根据本班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和兴趣, 与他们共同设计、制作、起名,展现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过程。

【案例背景】

最近发现大三班掀起了一股惊喜娃娃的风潮,时常看到女孩子们拿着惊喜盒子在一起欢欢乐乐地玩耍,她们互相给娃娃换衣服,换装扮,似乎怎么也玩不厌的样子。惊喜娃娃的魔力到底在哪里呢,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探头探脑加入了她们的小群体,装作若无其事地询问“这个娃娃很好玩吗?”女孩子们看到我的主动加入,纷纷发挥出话痨属性,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起来:

“老师你看我的娃娃可爱吗?我买这个的时候都看不到里面的娃娃是什么样的,我觉得这样太有趣了,我每次打开盒子的时候都特别期待!”

“我也是,我最喜欢打开惊喜盒子的时候了!”

“而且我们还可以好多小朋友围在一起玩,给娃娃装扮,可好玩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声音一起涌进耳道里,有些许聒噪,但却突然让我灵光一闪,是不是我们的玩教具也可以借鉴惊喜娃娃的成功,做成一个可以打开的盒子,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呢,但要怎么做才能既好玩又有教育价值呢?

【实践举措】

思考一晚上,脑海里有了千千万万的决定,但又挑选不出个所以然。想到《幼儿园工作规程( 试行) 》指出,“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于是在第二天,我召集班里的孩子们开了一场创意大会,在提出了我的想法后,请孩子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玩具。经过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很快达成了几点共识:玩具要大,可以大家一起玩;玩法要多,可以大家换着玩;另外,女孩子们要求要有给娃娃换装功能,男孩子们要求要有下棋的功能。就这样,我们初步形成了设想:一个可以打开的,可以有多种玩法的盒状玩教具。

接下来就是付诸实践。首先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用什么来做这个玩教具的主体?纸箱太过脆弱容易坏,瓦楞纸过于厚不好打开,塑料不锈钢等又缺少材料和技术。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孩子感叹起来:要是能像开门关门一样简单就好了。一开始我也没太在意,正巧过了会幼儿园里的木工师傅进来安装一个毛巾架,让我有了一个主意:可以用木板来做这么一个箱子,用钉子钉起来,坚固耐用,还可以像门一样做,可以将每个面打开关拢。于是我主动地请木工师傅来商量这个盒子的做法,最终确定了这个玩教具的主体部分:将6块三夹板拼搭成一个立方体箱子,中间部分由木条做支撑,箱子四周的面可以从上而下打开,这样下来外围4个,内围4个,外加上面1个,共有9个可操作的面。考虑到空间最大限度的利用,我们结合幼儿园的早期阅读特色,决定利用木箱的中间部分增加1个操作面,做一个故事剧场,满足大班幼儿看图编故事的发展需要。

根据孩子们先前的意愿,将木箱的其中两个操作面内容分别规划为:《打扮自己吧》满足女孩子给娃娃换衣服、编头发的兴趣;《五子棋》满足男孩子对棋类游戏的兴趣。另外7个操作面从五大领域出发,链接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根据本班孩子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提供适宜的、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最终确定各操作面内容及制作方法:

1.《打扮自己吧》

装扮游戏,幼儿可以给娃娃换衣服、扎辫子。由纸盘、毛线、纸张制作而成,将纸盘做成女孩的脸部,幼儿画上脸部表情,毛线做成头发,用订书钉固定在纸盘上,和幼儿一起用白纸做成女孩的身体和衣服,分别粘上魔术贴的毛面和勾面,将KT板裁成宽1CM条状,粘贴在塑封纸两侧做成一个材料袋,用于存放衣服。

2.《五子棋》

棋类游戏,以谁先连成五子为胜,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将白色即时贴用油漆笔画出五子棋棋谱,贴到灰色即时贴上方,画上标记点。

3.《滚滚乐》

观察珠子的滚动路线,比较不同珠子滚落的速度。由KT板、塑封纸、珠子制作而成,将KT板裁成宽1CM条状,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用双面胶和胶枪粘贴到即时贴表面,做成轨道,将一整张塑封纸将轨道条从外部包住,避免珠子在滚动中脱落。

4.《绘画小黑板》

尝试粉笔画。由黑板贴、粉笔制作而成,将黑板贴贴在灰色即时贴上,粉笔和抹布放入材料盒备用。

5.《文字的演变》

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悠久历史。由纸张、塑封纸、KT板制作而成,将幼儿常见文字对应的图片、甲骨文、汉字打印出来做成字卡,将KT板裁成宽1CM条状,粘贴在塑封纸两侧做成一个材料袋,用于存放字卡。

6.《疯狂算术题》

根据幼儿能力的不能,可操作十以内的加减法,或者两位数的加减法。由魔术贴、加减法小圆片制作而成,将表面即时贴部分平均分成64个相同大小的格子,粘上魔术贴勾面,取加减法小圆片粘上毛面,贴在下方格子部分备用。

7.《有趣的扑克牌》

 10以内的数字进行排序、比较。由魔术贴、扑克牌、塑封纸、KT板制作而成,将表面即时贴分成“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比一比”以及“取卡处”四个板块。前三个板块分别粘上魔术贴勾面,第四个板块将KT板裁成宽1CM条状,粘贴在塑封纸两侧做成一个材料袋,用于存放扑克牌。扑克牌的反面均粘上魔术贴毛面进行备用。

8.《图形连连看》

用彩色皮筋进行各种图形的组合。的由工字钉、彩色皮筋制作而成,将工字钉的钉子部分用老虎钳剪成与木板同等厚度,将表面即时贴分成81个相同大小的格子,在每个格子的四个顶点上敲入工字钉,彩绳放入瓶子中备用。

9.《生肖时钟》

 认识十二生肖的顺序,以及时钟的整点和半点。由一大一小两张圆形卡纸、十二生肖形象、塑封纸、KT板、工字钉制作而成,将两张圆形卡纸叠在一起,小的卡纸上画上刻度做成时钟,用工字钉固定时针和分针,大的卡纸边缘部分贴上十二生肖,将KT板裁成宽1CM条状,粘贴在塑封纸两侧做成一个材料袋,用于存放时间卡片。

10.《故事小剧场》

 看图编故事。由PC管、纸张、双面胶制作而成,将两根PC管固定在木架中部,幼儿自制故事幕布状绕在两根PC管上,用双面胶粘紧。

在制作的过程中,考虑到玩具是幼儿的“课本”,应充分发挥玩教具的发展价值与教学潜能。幼儿动手做玩具的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想像和创造性,丰富他们的经验;做玩具的结果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们一起对玩教具的制作过程进行规划和分类,划分出幼儿可以参与制作的部分。如:《故事小剧场》中的图画全部由米朵小朋友进行绘画;《打扮自己吧》中娃娃的脸蛋交给孩子绘画,娃娃的头发请孩子用毛线整理而成,娃娃的衣服部分也由孩子自己设计绘画,并进行上色塑封放入材料袋子;《滚滚乐》中珠子滚动的线路由几位孩子共同设计摆放;基于幼儿木工坊操作经验,《图形连连看》中的工字钉也全部由幼儿敲上去。

在制作完成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这个玩教具很厉害,他们想要为它取个名字,有说“多功能玩具箱”、有说“神奇的木箱”、有说“大七班的百宝盒”……最终经过孩子们投票,一个响亮的名字诞生了“厉害了,我的神奇木箱”!

【成效与反思】

 幼儿参与自制玩教具的活动,从过程到结果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时的苦恼,解决问题后的满足,合作后的喜悦,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后续操作这个玩教具也发现了一些的问题:孩子们对这个玩具的兴趣非常高,他们在第一次探索中就想要把所有的材料都玩一次,有时还没有玩好一个操作面就要去操作其他面的材料了,导致游戏活动中有点混乱对此我进行了反思,借鉴上海个别化学习方式,后期可以给我们的神奇木箱增添一本记录本,以通关的方式设计各种游戏攻略,让他们带着任务去玩,真正玩到实处,玩有所得。

案例点评】

 随着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进一步推进,让“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的深入人心,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幼儿从最初的纯粹的玩具使用者开始变成玩具的制作者, 出现师幼协同制作玩教具的活动。这给我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重视玩教具制作过程中的幼儿参与, 把玩教具的制作过程转变为在教师支持下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 让幼儿“做中玩, 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