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组装成机械手,通过实验知道机械手各部位的作用,调整螺丝的松紧。
相关延伸 1. 探索延伸内容:在机械手上套上橡皮筋和安装一个短杆,想想哪个能使机械手自动伸缩? ①套橡皮筋√ ②安装一个木杆 2.在区域中投放多组机械手,引导幼儿进行组合,让机械手伸的更远。 3.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与机械手原理相同的地方,如:伸缩门、衣架等。
注意事项 提醒幼儿将螺杆和螺母放好,避免丢失。
|
活动目标 1.对运用不同的工具感兴趣,加深对不同工具的理解。 2.知道工具机械手的作用,会自己组装机械手。 3.观察发现短杆、中杆、长杆之间的重叠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知道如何使用螺丝和螺母。 2.材料准备:短杆、中杆、长杆、十字螺杆、螺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设置情景,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在桌上提前放置一个物品,距离为幼儿伸手够不到,机械手可以够到的位置。 师:想要取到桌上的东西,又不能移动位置,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原因。 二.活动实施: 1.幼儿认识并感受机械手的作用: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一样工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出示提前组装好的机械手)你们觉着这样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够到桌子上的东西吗?应该怎样用? 请个别幼儿尝试使用机械手,如有幼儿发现使用方法,教师可进行小结;如幼儿未发现机械手的使用方法,教师可做演示伸缩机械手取回桌上物品。 师:这个工具是怎样取回原本够不到的东西的? 小结:原来这个工具可以变长就能够到伸手够不到的东西,再缩短就把东西取回来了,就像把我们的手伸长了一样,这个工具的就叫机械手。 2.幼儿猜想记录: 师:请你打开书看一看,书上都画了机械手的什么部位?你觉得机械手能伸缩是什么部位在发挥作用?将你的猜想记录到猜想符号中。 3.幼儿认识材料: 师:看一看,我们今天都用到什么材料?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几个?短杆上面有什么?中杆和长杆上面有孔吗?有几个? 4.幼儿进行组装: 幼儿尝试自己组装机械手。 教师重点指导组装时木杆上下的位置。如发现对幼儿难度较大可引导幼儿先将两个相同的木杆连接,再组合整体。 5.幼儿进行游戏: 幼儿尝试使用机械手取物品。 师:你是怎样用机械手取东西的?为什么机械手可以来回伸缩? 教师引导幼儿对比机械手。 师:为什么有的机械手不能伸缩呢?为什么有的机械手夹不住东西?机械手的什么部位应该拧紧?什么部位不能拧紧? 师:机械手可以伸缩是哪个部位在发挥作用? 6.幼儿验证记录: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机械手能伸缩是什么部位在发挥作用呢?将你的实验发现记录到验证符号中。 7.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的机械手有什么本领?怎样让机械手能夹紧东西? 三.活动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工具——机械手。我们知道了机械手可以自由伸缩帮助我们够到原本够不到的东西,我们再想想办法怎样可以让机械手自动伸缩呢?
活动评价 幼儿可以说出机械手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