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大鞋与小鞋》含反思

音乐教案2020-07-03

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大鞋与小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中穿大鞋的滑稽模样,想象用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风趣的风格,体验夸张的表演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上学期音乐《大鞋与小鞋》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风趣的风格。
  2、通过观察画面中穿大鞋的滑稽模样,想象用夸张、幽默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3、体验夸张的表演乐趣。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学习DVD、教学CD。
  2、大号的男士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各一双。

  活动过程:
  1、感受大鞋与小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双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让我们来穿一穿,看穿爸爸的鞋与穿娃娃的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让幼儿脚穿大鞋、小鞋走路,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幼儿相互交流穿大鞋、小鞋的感受,及大鞋、小鞋发出的声音。)
  2、初步学唱歌曲。
  (1)初步感受歌曲内容,欣赏教师范唱。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关于爸爸的大皮鞋和娃娃的小皮鞋的歌。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
  (2)幼儿相互讨论歌里唱了什么。
  教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歌曲内容小图片。)
  (3)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还唱了什么。
  教师:"请再注意听老师唱一遍,看歌里还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歌曲内容小图片。)
  (4)利用节奏图谱学习歌曲后半部分的内容。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已经模仿了穿大鞋、小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那现在和老师一起跟着节奏图谱把它给唱出来,好吗?"
  (5)师幼共同看图谱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重点练习。)
  3、感受、理解歌曲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1)再次欣赏教师的范唱。(教师可根据歌词内容将第一段唱得强而慢,第二段唱得弱而快。)教师:"注意听老师唱,看老师在唱两段歌曲时,它的速度一样吗?"
  (2)师幼共同讨论应如何演唱两种不同音乐形象的乐句。
  教师:两段歌曲的速度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那我们应该怎么唱?
  4、幼儿分组演唱。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唱第一段,一组演唱第二段。

  活动延伸:
       在歌曲的后续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想象一下自己穿小鞋子会怎么样,试着编一遍穿小鞋的歌曲,并演唱。

       教学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两段的节奏富有对比性,大鞋和小鞋不仅外形具有对比性,而且所发出的声音也富有对比性。在幼儿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在这次活动在中,主要学法就是让孩子在活动中玩得尽兴,从而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方向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百科: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