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数学教案2019-12-31

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操作体验中提高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对称》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小百科:对称,就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晶体具有对称性,这表现在晶体外形上是相等的晶面、晶棱和角顶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晶体具有对称性的原因不同于其他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