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伞可以做什么》含反思

语言教案2019-12-24

中班教案《伞可以做什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了解伞的多种功能,感受运用语言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伞可以做什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 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2. 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
  3. 感受运用语言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尝试用替换词语的方法仿编儿歌。
  2.感受运用语言和想象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2. 幼儿带来的各种伞
  3. 蚂蚁,小鸟,长颈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展示幼儿带来的各种伞。问:小朋友知道这些伞可以用来做什么吗?
  幼儿回答(遮雨,遮太阳)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伞还可以做什么?(如:可以用伞柄弯钩取东西,当拐杖等。)
  2. 教师展示蚂蚁,长颈鹿,小鸟的图片。问:如果蚂蚁,小鸟,长颈鹿有一把这样的伞,它们会把伞当做什么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的想象。)
  幼儿充分想象,(比如:小鸟可以把它当做鸟窝,长颈鹿可以把它当做帽子等。)

  二.欣赏儿歌《伞可以做什么》
  1.教师范读。
  2.鼓励幼儿有感情的跟念儿歌,并做动作表现出来。

  三.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在熟悉了儿歌《伞可以做什么》的基础上,让幼儿试着把书上的儿歌变得更长。(如:伞可以做什么?伞可以当鸟窝······)
  2.师幼互动,教师念“伞可以做什么?”幼儿回答:“伞可以······”
  3.分角色练习,男孩子与女孩子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练习。
  4.教师小结孩子们仿编的儿歌。

  四.拓展活动
  让幼儿带上自己的伞到户外游戏,体验伞可以做什么。

  教学反思
  1. 整堂课的环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2. 全班幼儿基本能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了解了伞的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3. 幼儿的参与面较广,但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4. 在仿编儿歌时,幼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注重孩子语言表述,还有语感的培养。

小百科:伞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伞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创造。 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上至皇帝出行的黄色罗伞,下至百姓的避雨工具,可以说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中国文化影响,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使用伞的传统,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