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知识经济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革,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 如今,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策略的教学程序。多媒体教学易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传统教学是一大冲击,它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设计制作出符合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说:“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所在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求知欲,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大量视听信息和高科技表现手段来冲击学生的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象、三维动画,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活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教语言课《谢谢你》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在素材库中找到了长颈鹿、小黄狗和小黑狗的图片,经过一翻修饰,又添加了说话声,将皮球上树、长颈鹿用脖子够球这一系列动作连贯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被深深吸引住了。这个课件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十分突出。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突破重点,突出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突破重点,突出难点,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数的分解组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数的分解组成和运用,幼儿能增强对数学的感悟。但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对数的分解组成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以数字、动画、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数字“8”的分解组成时,我制作出天空飞行的8架飞机及两个停机坪的图画,请幼儿分析,将8架飞机分别停在两个停机坪,怎样分呢?当幼儿说出其中一个答案时,我点击鼠标,飞机按照幼儿的分法“嗡嗡”地飞到各自的停机坪。这样,幼儿便顺利地理解并轻松地说出分解式了。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能理解分解式所表达的意义,能轻松自如地列出分解式,并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的分解组成,为以后学习加减运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由于个性和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唱能跳,对每一种教学形式接受极快,有极强的表现力;有的幼儿学会一首歌或一种节奏类型需要很长时间,有时甚至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一个舞蹈,需要手把手去教。这样,一个班级的幼儿群体在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方面会呈现向弱极运动的现象。因为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感受力和表现力极强的幼儿缺少对音乐表现的兴奋点,而表现力差的幼儿又缺少对音乐表现的凭借物。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非常有趣的音乐动态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选择。如多媒体课件《有趣的节奏小屋》,展示了许多有不同节奏门铃的小屋。当蹦蹦跳跳的米老鼠带着幼儿来到每个节奏小屋门前,色彩鲜艳、有独特节奏门铃的小屋一下子就把幼儿吸引住了,他们不由自主地想按对节奏门铃,迎出里面住的小动物。当幼儿打对了小屋的节奏门铃时,他们所熟悉的小动物便打开门出来迎接他们,那一刻,他们欢呼起来。这种教学效果绝非仅仅靠几张节奏卡片可以比拟的。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吸引幼儿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使幼儿群体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受力向强极方向运动,从而整体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不容易把握。诗歌非常重要,但个别诗句幼儿不易理解其意义,幼儿语言创造力亟待挖掘和开拓,却很难激发。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如诗歌教学,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欣赏优美的儿童诗或者朗朗的儿歌是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和朗诵,幼儿能培养对语言美的感情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幼儿对诗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受到了限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烘托和渲染语言欣赏氛围,能促使幼儿入情入境。如欣赏诗歌《小蝌蚪》时,幼儿对儿歌中“游来游去找妈妈”中的“游来游去”体会不深,不是很理解。于是我用鼠标反复点击画面,“小蝌蚪”一会儿游到前一会游到后,体现出了找妈妈的焦急心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能浅易清晰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能在朗读中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言韵律的美。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本功。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大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提高幼儿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图像刺激幼儿的感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按照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节或由细节到局部的顺序仔细观察事物,对事物的发展有新的认知,得到许多分析事物的方法,大脑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学习儿歌《小白兔白又白》时,投影片中显示出小白兔的颜色、眼睛的形状、耳朵的形状、有几条腿、走路的样子和吃的食物等,通过仔细观察,幼儿可以直接看到小白兔的全身各个部位,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惯,加深对小白兔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学会和理解儿歌的目的。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并用,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