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71-02 幼儿教育是系统教育的开始,幼儿教育如何将直接影响这孩子一生的发展。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要做好幼儿工作必须加强幼儿园管理。作为管理者,在教育观念上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确立培养完整儿童理念;在管理思想上要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增强教师的主体意识;在管理行为上,要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园所文化氛围。只有创设科学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教育管理,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让有效的管理成为管理者的唯一之道。
1.讲究管理艺术,关心尊重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其中之四是尊重的需要,在交往中渴望别人的认可,不仅自尊,而且也期望别人尊重。幼儿园教师是由女性组成的特殊群体,而且我园年轻教师占了三份之二,感情细腻,争强好胜,自信自尊是共同的特点。孟子曾说过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工作当中园长把自己定位在与其他教职工平等的位置上,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帮助教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尤其对于年轻的教师。激励方式有多种多样:如表扬、奖励、晋升等等,但不管哪一种,都离不开个人价值的体现。我觉得有时精神上的关怀比物质上的奖励更有意义,有些员工她可能没有等到物质上的奖励,但她却实现了自我价值。有句话说得好:"管人要管心,关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这种真诚的关心,真诚的情感投入,不仅增进了与教师们的友谊,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她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加强自我管理,保证办园质量
在教育管理中突现自我管理的思想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在发达国家,学生、家长作为教育的消费者,拥有挑选学校的权利。学校要保证生源和财源,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以求得发展。这也是我们幼教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这一发展要求,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自身首先应转变观念,增强自主办园、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尤其应增强自主经营的意识,力求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实施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如:我园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组织教职工参与研究、讨论,形成"制度为我们服务"的共识,所确定的考核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持了有序的工作秩序,使教职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促使全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变化而变化。
3.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创造艺术的、有效的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面对教学挑战。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人综合艺术的反映,它表明教师在内容把握、应用能力、丰富知识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我们要把对幼儿的了解、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将其渗透在有凝聚力的、优秀的、令人激动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提供多个切入点和多种途径,使幼儿的所有技能以及幼儿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都在学习中得到充分体现。对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知道什么问题有利于幼儿探索和理解,以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技能。其次,应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学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教师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应给以尊重和保护。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的"发现学习",即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关于物质世界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直接经验、体验及思维方式。如在角色游戏区,幼儿通过扮演家庭成员和各行各业的人物角色,学习各种人际沟通的态度和技巧。在幼儿期,这种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 应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进行多元化的角色转换。现代幼儿教育倡导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的师生互动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学习方式及教育情境的变化,进行多元化的角色转换。如当幼儿"接受学习"时,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当幼儿"发现学习"时,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在自主活动时,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孩子的玩伴);当幼儿寻求帮助时,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同时教师也由过去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幼儿学习的评价者。 最后,还应充分利用我们农村的教育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空间局限于幼儿园,幼儿的学习受到极大的限制,儿童被剥夺了对外界的探索机会。现在,教师把教学空间扩大到大自然、社会中,扩展了幼儿发展的空间,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实现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课程学习目标。
4.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各种设施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从幼儿活动场地到室内软、硬件的投入要做到既美化又保证活动的安全与使用价值。要根据本园环境构造的特点,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以及本园的办园理念,对走廊、楼梯、转角、平台等公共环境做出统筹安排,并根据季节、主题、宣传等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换,创设有效的园内公共大环境。
二要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要积极转变管理方式,用幼儿心理去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入园的小朋友,他们从自己的家庭来到这个陌生的大环境里,离开了天天相伴的家人。教师温和的态度可以使幼儿在很短的时间里适应环境的转变,从心理上接受教师,他们就会非常想来幼儿园,想跟着老师学习、生活。
三要做好沟通工作,争取家庭的大力支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要让家长支持,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如幼儿园开展的运动会、家庭亲子游戏、大班毕业典礼、教学观摩等活动。定期向家长报告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教育教学进展情况以及幼儿园园务、财务活动中的重要事项,并随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