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

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因此,幼儿期事故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也发生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健康与安全又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幼儿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
  因此,工作中我们必须将安全教育与日常的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寓安全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细节中。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有“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药安全”、“玩具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着装安全”、“保健自助”等等。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
  
  一、让幼儿动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
  
  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开展“注意饮食卫生”主题活动,通过讨论“路边的小吃能吃吗?”“三无食品能吃吗?”告诉幼儿不吃路边的小吃,不吃“三无食品”,使幼儿懂得要吃清洁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模拟训练。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珍惜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经常在模仿周围人的举止言行,思想感情,甚至是许多成人没有觉察到的每个细节。针对幼儿善于模仿的这一特点,教师要经常给幼儿讲些粗浅的电学方面的知识。告诉幼儿不玩弄灯头、插销、电线,更不要让幼儿接近明火(如火柴、打火机及危险的电器设备等),因为幼儿还不能理解燃烧的意义,以免烧伤、烫伤。另外,还要教育幼儿在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电线杆旁和高层墙檐下避雨,以免雷击触电。
  
  二、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安全教育的好时机,如,晨检、午餐、散步、盥洗、户外活动、自由活动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厨师等都应成为安全教育员,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晨检:保健员要注意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尖锐的器具或小珠子之类的东西人园,以防自由活动或午睡时戳伤或异物塞进耳、鼻、口等;孩子用药情况记录。家长和教师共同填写,以消除误食药品的隐患;严格午检,仔细检查幼儿的衣袋,不放过一个不安全因素。
  
  三、增强幼儿体质。加强幼儿动作敏捷性和灵活性训练。
  
  事实告诉我们,受伤的很多小朋友都是平时很老实、不大爱活动的孩子。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的动作不灵活。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根据班上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评估标准和体格锻炼计划,发展幼儿动作灵活性和敏捷性,定期进行评估,减少事故的发生。幼儿动作能力的提高为幼儿增加了一个安全的砝码。
  
  四、避免安全教育盲点。关键时期不放松。
  
  每年三月和九月份,幼儿刚入园,许多幼儿情绪不稳定,更有许多幼儿由于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容易发生幼儿碰伤、抓伤等事故。另外六一、新年等重大节日时,幼儿情绪比较活跃,而且教师由于忙于准备活动,容易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所以易发生事故。
  
  五、家园合作。实现幼儿安全教育的家园一致性。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应只是在幼儿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为了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通过家长会和每期的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使家长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并搜集一些幼儿因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意外伤亡资料,帮助家长认识对幼儿实施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且行为随意性大、自控力差的特点,注意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家长平时应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如鞋带松了会自己系好,天气冷了会自己加衣服等。家长应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训练,如吃饭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并有意识地让幼儿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困难,使之掌握适应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周围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做到遇事不慌,从容应付。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