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本文从研究幼儿游戏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当前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指导存在的几个误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游戏指导的原则渗透于游戏教学中,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幼儿;游戏;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这表明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即为幼儿开设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但究竟应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其中,“游戏的指导”是关键。
长期以来,游戏虽受到广泛重视,但大都存在“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与忽视游戏”的现象,即便能开展游戏的,也是要么孩子在老师过多的指导下、被“牵着鼻子走”玩游戏,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自主需要与发展;要么采取“放羊式”指导方式,同样忽视了孩子的发展,忽视了过程指导。为孩子改变这种状况,我浅略研究了以下策略:
创设情景,促使幼儿按兴趣开展游戏
“触景生情、情由境生”,幼儿游戏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实践中,我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有趣的海洋世界”,我在活动室吊上水草、各种海鱼,中间场地上摆上各式贝壳,孩子们触手可及,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另外,在环境的创设与布置上,我认为孩子们不应当被视作“客人”,被老师“请进”预先设计好的游戏环境中,他们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也应拥有发言权。如在游戏“小小农庄”的环境创设上,孩子们参与了主墙面“江南水乡”图的布置,还参与了制作活动室南北墙大片油菜花的粘贴,效果很好。
创设游戏情境的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充足的游戏材料,促使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开展游戏。
童心参与,转换角色,促使游戏生趣
教师对于游戏的指导必须建立在始终对游戏规则及游戏中儿童言行等的准备了解的基础上。这是因为,游戏时,孩子们有其自定的规则,他们说着只有这一领域、参与游戏的人才懂的话,做着只有本领域中的人才懂的事,所以作为老师只有进入这一领域,成为一名“局内人”,才有可能准确了解游戏规则及游戏中儿童的言行,也才能对游戏准确指导。实践中我总是以一颗童心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尽可能地活跃在他们中间。如“老狼老狼几点了”是孩子们爱玩的老游戏了,游戏时我经常被邀请扮演老狼,孩子们拉着我的后衣襟簇拥着跟在我的后面,大家一问一答……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时间证明,老师以一颗童心参与孩子们的游戏,能使孩子们的兴趣倍增,融洽了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指导游戏,也特别得心应手。
注意观察,适时诱导,促使游戏创新
游戏具有自我生成与更新的特性,如何使幼儿游戏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老师细心观察、适时诱导,但实践中许多老师由于在没有准确了解游戏规则及游戏中儿童言行等情况下冒然行事,使“指导”成为“瞎指挥”,不仅没有成为儿童游戏的支持者与保护者,反而成为“破坏者”。有这么一个例子:一次自由游戏中,有一幼儿独自一人躺在地上,双手忙个不停。此时,有一位老师走过去,对他说:“你躺在地上干什么?快点起来”。说完后又“自以为是”地将其扶起,并“引导”他去玩其他的游戏。事后得知,原来这一儿童躺在地上,双手不停是在玩“修车”游戏。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在游戏中我注意观察,尽力做到放中有导。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幼儿反复玩几遍后,兴趣不是很浓,并且也没有发展,这时我说:“老狼把‘小羊’抓回洞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听了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会把小羊吃掉;有的说:他一下子吃不了这么多,肯定会把它们关在一间小房子里,过几天再吃。听到这里,我接口说:“我们的同伴被老狼抓去了,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应该设法营救它们,然后我扮演老狼,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我抓了这么多小羊,真是太高兴了,我还是先洗个澡,在美美的吃小羊吧……”就这样,通过老师适时诱导,游戏不断发展,每玩一次,结果都不一样,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适度指导,促使游戏自主
幼儿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是“我要玩”,而非“外部控制”,不是“要我玩”,因此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自主活动,我们老师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只是在游戏进行到关键期,如游戏产品过多堆积,游戏没有进展、缺乏秩序或进行不下去,我们才给予必要的帮助。如一次小朋友玩“红绿灯”游戏,“司机们”开着“汽车”故意乱碰乱撞,“交通警”对此也不予制止,反而在一旁看着乐,这时我走过去问:马路上的车能乱碰乱撞吗?交通警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什么车可以这样相互碰撞呢?几个问题一提,游戏翻新了,孩子们把“马路”改造了一番,随即玩起了“开碰碰车”的游戏,游戏自主有序地继续进行。
抓游戏结尾,促使游戏发展
教师们对游戏的开始和中间环节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而对于结束部分,总是简单评价、草草收兵了事,多有虎头蛇尾之势,而幼儿游戏既具有自我生成的特性,也具有更新与不断发展之趋势,正是在这种不断更新与发展中,幼儿的多种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因此必须重视游戏活动结束阶段的延伸,遵循游戏层进性原则。如区域游戏“小小农庄”中,通过游戏已丰富有养殖区――讵养螃蟹,饲养区―养蚕,种植区―种草莓、青椒等,幼儿通过动手想象制作与创造,把自己的劳动产品带到农贸市场交流后,游戏即将结束。经过简单的评价小结后,我提出了延伸问题:如果下次再来玩“小小农庄”游戏,还可以怎样玩?孩子们通过讨论说:可以开银行、面包房、幼儿园、超市、公园等等,这时我顺口接过话头:那么请小朋友们回家想一想,然后收集一些材料,把我们小小农庄的小银行、幼儿园开起来,好吗?活动自然结束,引起了幼儿的再次关注和兴趣,达到了活动延伸的目的。
总之,只有通过老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才能充分、自由、自主地得到全面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多种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幼儿才能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整体课程》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