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教研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引导教师从职业幸福感、责任感、使命感和教科研发展观出发去组织开展,将能更加有效的帮助教师探索和把握幼儿教育科学规律,指导和推动幼儿园教育实践,促进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 立足于职业幸福感,寻求真实教育情境中的有效教育
幼儿教育工作繁重而琐碎,如何尽可能的消除教师的疲倦,主动投入到教研活动中,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于是,我们从教育对象――幼儿入手,组织教师们开展了“茶点文化”教研,即每周五中午集中教师座谈,每班教师轮流给大家讲班里幼儿一日生活中“有趣的故事”和自己在和幼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其他教师边品茶点,边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倾听“有趣的故事”中,教师们充分的体验到了职业幸福感。如,小三班张老师看到幼儿不爱吃萝卜,就说:“你们知道小白兔为什么那么白么?是因为它最爱吃萝卜,小朋友多吃萝卜,也会变的白白的,像小兔子一样可爱的。”小朋友们听完以后,都大口大口的吃起了萝卜。如,中一班幼儿马畅然小朋友在班级主题活动《成长快乐》中,回家翻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无意中发现了妈妈和一个不认识的叔叔的照片,给爸爸看,结果让爸爸笑的前俯后仰。原来,她爸爸在体形和外观上都发生了变化,孩子都认不出来了。再如,大四班王老师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深情的和孩子们道别时,大部分孩子都留下了眼泪,和老师们相拥在一起。教师们在此过程中,为孩子们纯真、可爱所温暖,为能和孩子们在一起而感动、欣慰,更从欢笑和眼泪中读懂孩子的心理。在商讨“存在的问题”过程中,全体教师则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提高自己应对千变万化的教育实际情景的能力。
问题:
进行教研行动研究,是为教师寻求对具体教育实践中的事件、情境、问题的理解,着眼与提高教育情境中行动质量的研究。如,中五班教师提出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是否该放故事?问题一经提出,教师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一方教师认为,幼儿进餐应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并列举了诸多经验性理论;另一方教师则认为,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听故事会增进幼儿的食欲。对此,教研室在会后组织教师们实地检验这两种看法,结果发现,两种进餐环境各存在利弊。在极度安静的氛围下让幼儿进餐,幼儿神经比较紧张;而在故事背景的环境下让幼儿进餐,则幼儿的注意力易转移,且不易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拖延了进餐时间。在教师们第二次研讨过程中,又提出了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播放低分贝的轻音乐,经再次实践检验,效果良好。在此过程中,教师们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通过和同伴轻松愉快的交流实践,积累了诸多解决幼儿一日生活问题的技巧,“茶点文化”教研取得了一举两得的预期效果。
2 立足于职业责任感,寻求集体活动中的有效教学
新《纲要》颁布以来,幼儿园的课程不断的进行改革。尤其是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幼儿园游戏和其他幼儿自主活动增强了,但基于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却在不经意中削弱了。像我们这样的教办幼儿园班级容量大,教师少,小组活动和个别指导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造成了“冬瓜、芝麻”收获都很少的局面。我园在积极调整教师工作时间安排的基础上,坚持不懈的进行各领域“精品课例”的积累,寻求集体活动中的有效教学。
我园在近两年,参考运用的是“多元能力探索课程”丛书。在全体教师领会了其 “从多元智能的养成出发,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不同领域的学习内容,让学习回归本位,协助幼儿循序地探索、体验以及建构。”的主轴理念基础上,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各年龄段教研组,对新教材中的素材点进行梳理、整合和补充转化为教师可操作的活动方案,并在“一课多研”滚动式的过程中,提高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形成“精品课例”,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园本课程。滚动式教研将实践、反思和总结融于一体,针对难点问题开展多次实践。在具体实施中,它的“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提炼”“再设计――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再实践――再提升”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使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如:本学期小班数学教研组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原则是,“用最简单的设计和教具解决最基本的问题,方便每一位教师参考利用。”于是,选取了基本的图形教育目标“认识圆形的特征”作为打靶课。小组采用了集体备课、共同观摩的的形式,展开了一系列研讨。第一次执教老师将圆形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在喜洋洋和灰太郎的故事游戏中自然的渗透给了幼儿,活动的设计思路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但个别地方还需再严谨、引导语还需更简练;第二次执教教师调整了不足的地方之后,在平行班组织进行了活动,让幼儿认识圆形特征的方法性更加凸显清晰,且充分的与生活中的数学相联系,比较成熟,只是个别环节需教师灵活应对;第三次执教教师组织的活动就比较流畅了。在此基础上,小班数学教研组又将在此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推广到全园,帮助教师们,尤其是青年教师稳步快速的成长。
3 立足于职业使命感,寻求前沿的专业发展方向
幼儿教师承载着为孩子的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奠基的重大使命,但却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这种理论与现实间的落差,只能是由教师们从思想和行为上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来改变。而同一层次的幼儿园教师的横向互动有可能使园本教研只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有了引领人,才有可能会使教研活动有所突破。而这里的“引领人”就是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我园很重视把专家的理念请进我们的园本教研中,让教师们不断从新的高度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断接受新的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如,我园教师在倾听了市教育学院梁教授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后,每一位教师都撰写了三年发展规划,部分教师还制作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档案。青年男教师张涛在谈感想时激动的说道,“以前我觉得自己从事了这份工作没前途,让人瞧不起。在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和指导后,我豁然开朗,感觉到自己身肩的是重任,应该好好的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再如请国家十一五双语课题专家李大维审定我园园本教材,请中华女子教育学院余珍有教授点评课例,电话请教南师大张慧和老师,请省幼教中心、市教科研中心的教研员来我园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教师们在此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和教育教学实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另外,我园还分批让园内保教能手和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等地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组织幼儿活动的经验,带双语骨干教师去天津进行双语实验课题成果交流,回来之后,组织这些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将学到的新经验和所获得的感悟及时的和教师们交流,在互动教研中发挥着聚焦观点、启发思想和深化研究的作用,使教师们在心灵深处逐渐形成默契和意会,进而影响到教育行为上的改观。如,从上海学回来的名师应彩云老师的语言活动《花婆婆》,引起了教师们对教育理念更新的强烈想法,和谐的师幼互动更是教师们的追求方向。还教师们在学习、切磋、提升中,逐渐从经验型教师迈向反思研究型教师,不断的向着前沿专业化水平发展。
4 立足于教科研发展观,寻求可持续性发展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应通过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在以往的园本教研中,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一直在唱主角,而作为教育共同体的家长几乎没有参与。针对这一现象,这两年,我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三维互动”的教研模式,作为拓宽教师视野,促进幼儿更快发展的新思路。即把家长看成幼儿园教育的伙伴,教师的良师益友,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研中。
“三维互动”教研思路为:集体观摩、聚焦问题、分组交流、观点碰撞、共商策略,达成共识。活动流程如图示:
4.1 集体观摩,聚焦问题。请全体教师及班级家长共同观摩教学活动。每位教师将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见解和想法进行梳理后,呈现在“2+2”教学评价表上,(这是借鉴美国教育专家――爱伦博士推荐的教师评价法,分别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提出两条优点、两条不足)。经过汇总、聚焦教学方面的共性问题。(如表1)同时,请家长也将自己对教育活动的建议、感受,通过幼儿园网站,发帖到班级论坛上和教师及其他家长交流。提炼集中问题,作为教研研讨的内容。
表1 “2+2模式”教师评价表
4.2 分组交流,观点碰撞。全体教师分为两组:教研A组和教研B组。教研A组,研讨解决 “2+2”教师评价的聚焦问题,也就是有关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问题;教研B组,研讨解决关于家长育儿方面的问题。两组教师,分别根据各自的研讨主题,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在现场辩论的思想碰撞中,群策群力、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实现观点共鸣。(下面,全部以我园爱心系列教研之二――“爸爸妈妈辛苦了”为课例展开介绍“三维教研”)。
教研A组,针对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回应,这一环节提出了“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回应?”大家在讨论中,有的认为当幼儿回答不是教师所预设时,教师回应的跟进性不够;有的感觉教师小结性语言应该加强;还有的认为教师应加上表情、肢体语言的回应等等。通过激烈的研讨,丰富了教师灵活回应幼儿的多种技巧。
教研B组,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对父母的辛苦理解的不够深”这个问题,教师们在对其原因分析的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有的认为,是家长永远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强者,掩饰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认为,是家长缺乏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去主动的和孩子分享内心感受;有的认为,是家长在孩子刚刚朦胧地去表达爱的时候,不经意间忽视了;还有的认为,是家长从小就没给孩子渗透责任意识,大包大揽了所有等等,总之,教师们将理论依据和切身体验融为一体,给家长们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方法。
4.3 共商策略,达成共识。经过反复研讨,教研A组,提出改进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策略;教研B组,讨论出回复家长育儿方面的具体方法。两组再通过汇总,达成共识,生成新一轮的教学观摩……。这样循环进行,力求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教师、家长在参与、研讨中提高。如“爸爸妈妈辛苦了”:教研活动汇总(见表2)
我园对“三维互动”教研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有效的吸收家长资源参与教研活动,不仅有助于集思广益解决幼儿园各类教学问题(尤其是社会课程方面的内容),而且能够借此增进各方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使得幼儿园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
我们的实践和探索证明了教育科研是幼儿园的立园之本、兴园之策、发展之源,唯有立足于教科研工作,才能把握幼教形势的脉搏,深化幼教改革,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唯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新一代的灵魂的塑造者,才能托起明天更美丽的太阳。
表2 教研记录――爸爸妈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