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本文介绍了幼儿园班级管理以及在其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家园互动质量为策略,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The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WANG Junqin
(Guang Ming Da Di Bilingual Kindergarten, Fuxin, Liaoning 123000)
AbstractKindergarten class is main place for the children to study, play games, and a basic unit for the kindergarten to implement teaching miss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and the principles it should be followed in its implement process. Setting up advanced management concept, building comfortable class environment, fostering kids self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enhancing their homes Interaction quality strategy. So as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class management.
Key wordskindergarten;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整等过程协调班集体内外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以达到高效率实现保育和教育目的的综合性活动。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需要幼儿园教师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
1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是对班级管理必须遵守的普遍性行为准则,班级管理原则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现在幼儿园管理当中,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的基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证明,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高效性原则是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指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整体性原则指班级管理应是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参与性原则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开展有益的活动;高效性原则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
2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
2.1 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变。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老师),是管理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其他配班老师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对于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营造宽松的班级环境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班级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这就凸显了班级环境的重要性。班级环境的创设,应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并充分考虑环境的教育功能。在创设过程中吸引幼儿参与环境设计,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①为此,幼儿园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和需要,以爱为出发点,接纳和尊重每一名幼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打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并有为实现愿景共同努力的决心和行动。
2.3 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老师们过分注重班级常规管理的表象,过分考虑幼儿的安全问题、活动中的纪律问题,对幼儿管得过严过死。但是,他们忽视了过多的干预和过分的保护,使孩子们变成了老师指挥棒下听话的“乖乖儿”,在好的常规表象的背后,牺牲了幼儿宝贵的自主活动、自我管理的机会,这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也降低了班级常规管理的水平,使之停滞于被动式的管理状态。②要提高常规管理的效益,使管理工作出现全新的质的飞跃,应该将活动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紧密联系,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设法发挥幼儿的最大积极性,让幼儿也参与到管理中来,在适当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自立地尝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幼儿教育重看护轻养成,重知识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重智育轻其它诸育等现状,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实践证明,幼儿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强的,他们为自己能参与其中感到自豪。
2.4 提高家园互动的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③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既提供机会使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先进的教育经验,又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展开家庭教育,使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们应从根本上提高家园互动的质量,加强家长的参与意识,在日常接送孩子过程中,与家长的简短交谈,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表现,向家长了解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请家长做编外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发放幼儿教育调查表,反馈教育情况等等。各种家园合作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生活处处是教育,父母、长辈经常在行为、举止和谈吐等方面给孩子做榜样,注意公共礼仪,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时时处处以身作则。长期熏陶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幼儿园、家庭有效互动形成合力,幼儿良好品格定会形成。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幼儿园班级管理,需要幼儿园教师从对幼儿的爱出发,以尊重引导为主,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创设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为目标,促进师幼关系,增强家园互动,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促进幼儿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幼儿快乐中学习,健康中成长。
注释
①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68.
②黄晋太.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M].红旗出版社,2002:72.
③童宝玉.教师应如何与幼儿家长沟通田[J].福建质量信息,200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