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

幼儿园教学中美术开放式课堂探析

其他论文2019-03-27
【摘要】幼儿园教学中开放式美术课堂的实施应从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氛围、创设环境、活用教法、开放教学空间、扩大画材范围、尊重个性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美术;课堂;开放
  幼儿园教学中开放式美术教学,在教育方式上,灵活多样,突破常规,使孩子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它注重尊重和张扬孩子的个性,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目的。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呢?现就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要想在美术课堂上有效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绘画教学内容与过程,在幼儿对某事物表现出特别关注并表现出浓厚兴趣,却又因受绘画水平的限制不能表现该事物的特征时,教师更应如此。如在教学《小企鹅》时,在组织孩子们观看了《人与自然》的有关节目,让孩子们对小企鹅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并对小企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让孩子们动手画小企鹅,可孩子们却总是画不像,这时,我把仿真的塑料小企鹅放在阳光下,桌面上立刻出现了清晰的小企鹅身影,幼儿立刻提议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用铅笔描出小企鹅的影子轮廓线后,再填画小企鹅身体上的东西,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二、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开放的课堂教学应该着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孩子在完全放松的心理氛围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促进孩子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和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建立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为孩子创设一种没有精神压抑、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我的面具》时,我首先告诉孩子:老师今天想做一个粉笔盒,但是忘了怎么做了,你们可以来帮一下老师吗?孩子听了,别提多惊奇了:做粉笔盒太简单了,老师连粉笔盒都做不上来……于是接下来,不用老师督促,他们就非常主动地去研究做法、积极地讨论问题了。很快地不少孩子便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与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欣赏,我对孩子们的“杰作”是称赞有加,从而使他们由衷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动手制作的热情,有效地为《我的面具》制作课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幼儿美术活动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主动尝试。例如:在画“勤劳的清洁工”时,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扫地、抹桌子、除杂草……让他们自由体验工作的过程,调动他们手、眼、嘴、脑并用的能力;并在劳动中留心再请幼儿用画笔记录下自己体验的过程。幼儿的作品画面丰富、有感染力,还包含着孩子们最真挚的感情。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在进行《可爱的小鸟》美术活动时,鼓励幼儿用我课前准备好的瓶盖来画鸟的头和身体,用纸剪波浪型的花纹作翅膀。当我提出具体要求后,孩子们非常喜欢。有的孩子在画好鸟的头部后,创造性地将嘴巴同时也画在彩色纸上,一起剪下来;有的孩子在鸟的翅膀处理上,比我预想得漂亮很多,他们的波浪线剪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还特意在造型上剪得非常精致,齿轮形状非常特别。有的孩子做好了一只大的鸟就做一只小的鸟,而且说要完成鸟的一家。有的孩子动作快,在帮忙装饰和绘画背景了,有大树、太阳、小草、小花等等。灵活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开放固定的教学空间
  说起课堂教学,我们就会自然地与教室联系在一起。教室确实是我们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场所,但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我们完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动态。如在《寻找美丽》一课中,我就带着孩子走进了教室附近的生态养殖园,让孩子们观察花鸟虫鱼的形状、色彩特征,尽情地感受自己看到的但平时容易忽略的事物,然后再想一想、说一说。结果孩子表现得非常棒,有的还加上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描述得特别生动。开放孩子美术活动的空间,不仅有利于让孩子贴近生活,同时有利于拓宽孩子的思维领域,让孩子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六、扩大绘画的材料范围
  纸和笔是基本的也是常用的绘画材料,但绝不是唯一的绘画材料,随着年龄的增长、涂鸦期经验的不断丰富,强烈的好奇心会驱使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想象作画。他们在使用这些原材料、按照自己的意图形成各种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因此,我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如报纸、牛皮纸、彩色纸、皱纹纸、水彩棍、冰糕棍、一次性筷子、粉笔、石头块、瓶盖等作为绘画工具、材料,绘制成不同效果的画。如在教学《小动物盖房子》时,孩子在“模拟”创作中,有的在纸上绘画,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用陶泥捏,还有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制作,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房子。
  七、尊重幼儿的个性
  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好奇心,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倾向及思维的闪光点,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任何一个幼儿只要拿起笔来,当画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不管他画得怎样,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对于不敢大胆画的孩子,除了进行积极的引导以外,还要肯定地告诉他们:你能画好,你一定能画好,老师相信你。
  八、注重赏识性为主的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和脆弱的一面,而赏识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它能够照亮灰暗的心灵,能够打碎自卑的枷锁,能够鼓起自强的风帆,甚至于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所以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即便很混乱,或者只是几条横七竖八的线条,我们做老师的也应报以赏识的目光,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每次活动结束后,所有的作品都应展现出来,引导幼儿观赏。对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介绍给大家,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
  参考文献:
  [1]李蕊 .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J]. 广东科技 . 2012(13)
  [2]许姝雯.培养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创想思维能力 [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