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童谣教学活动,能实现幼儿整体活动效果的提升。通过童谣与各年级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实践,从而探索出童谣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融合的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语言、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童谣 教学实践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Practical Explore on Children's Folk Teaching of Our Country
WANG Jing
(Municipal Authorities Kindergarten of Taizhou,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Children’s folk is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very valuable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of children’s folk in nursery garden can help children’s entire action effect promotion. By reviewing children’s folks and different grades theme action integration researching implement, thereby find out new models about folks and nursery garden theme action confluence, further on promoting children’s language, emotion, capability concord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ldren’s folk; teaching practice; integration
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而我们传统的童谣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童谣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那么幼儿园究竟如何开展童谣教学,如何实现童谣教学与幼儿园各主题活动的整合?
在实践研究中,结合本园“童谣”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寻找童谣与主题活动中存在的有机结合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整体活动效果的提升。
我园通过童谣与各年级主题活动整合的研究实践,依托教师研究和年级组开展定期的理论研讨,以“一课多研”的方式为抓手,开展了童谣在主题活动中整合的研讨,探索了童谣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整合的新模式,促进了幼儿语言、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丰富了我园的教育手段,以下是我园此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
1 选择适合与主题活动相整合的童谣
到底什么样的童谣才能与主题活动相融合,选材时我们尽量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童谣内容与主题内容相融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们运用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和幼儿心理学,深入分析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了解了各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同时,我们从收集的大量童谣中筛选适合相关年龄段幼儿的童谣,在每一次活动前各年级组进行选择童谣适合性的反思讨论,通过对幼儿语言水平和对所选择的童谣蕴涵的各要素的分析,确保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可实践性与适合性。活动后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总结童谣与活动整合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从而验证童谣在幼儿园各年龄班的适合情况,总结出选择适合幼儿园各年龄班教学活动的童谣素材的原则和活动经验。
2 童谣活动目标的研究制定
活动目标是幼儿通过学习活动之后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上的变化,是预期幼儿活动的结果或预期的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它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目标制定,我园经过实践研讨,探索出活动目标制定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2.1 要结合《纲要》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制定学习活动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童谣与主题活动的整合活动要考虑上述因素,才能把握好活动的方向。
2.2 要考虑活动所融合主题阶段的总目标
在教学中,童谣已经融入到我园的主题活动中,其目标制定必然要考虑其所处的主题目标和要求。如在进行《问答歌》的活动时,我们仔细研讨了主题(动物大世界)中《不同的家园》的目标(了解常见动物不同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问答歌》的活动目标:幼儿结合已有动物的经验,大胆创编、表演童谣;幼儿大胆表达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2.3 要结合童谣自身的语言特质
童谣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有着自身的语言特质,如语言活泼、节奏明朗、琅琅上口、易于传唱、富于趣味性,因此在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目标制定中要予以考虑,才更能体现整合活动的价值。如活动《种树苗》设计中,在活动目标制定前,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其次结合了主题(春天来了)要求制定了如下目标:感受儿歌的节奏美,运用身体语言表现不同的节奏;在照顾小树苗的过程中感受小树生长的快乐。
2.4 要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和主题内容制定活动目标
幼儿的学习过程不是割裂的,而是建立在已有发展水平之上的,因此在制定活动目标时要考虑到幼儿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同时,要考虑幼儿对童谣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活动才具有可实践性。
3 整合活动环节的设计
学习活动的环节,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开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它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包括导入、展开和结束部分,童谣在学习活动环节中的适当整合对活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童谣在主题活动中起的作用可以有区别,既可以作为环节推进的手段,也可以作为活动的总结和概括手段;既可以出现单一童谣,也可以多首童谣并存;既可以在活动开始时出现,也可以在中间或结尾出现;既可以是老师寻找到的现成的童谣,也可以是根据需要改编的,还可以是幼儿创编的。
4 整合活动后的反思
反思是教师在活动后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过程,反思活动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恰当的反思对于以后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有着推动作用。我园教师通过对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反思,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中班活动《种树苗》教学后教师的反思:
(1)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感受、仿编等形式帮助孩子来理解童谣中的节奏,通过一个阶段的研讨活动之后,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在平时的运动和生活活动中孩子们也能用自己理解的节奏来表达表现。基于孩子对儿歌节奏的已有经验,而且在主题《春天到了》的活动中孩子也有了种植树苗和照顾树苗的经验,所以我借助童谣的手法,创编了比较有趣的儿歌《种树苗》,里面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性,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幼儿节奏的表现。
(2)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今天故事中隐藏的儿歌,并且能够说出来。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有一种成就感,而且有很多胆小的孩子也敢于大胆尝试,这样的环节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有了语言的感受,孩子们通过自选乐器伴奏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节奏探究的过程中氛围显得宽松,无丝毫压力。
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实践证明童谣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整合是可行的,而有机的整合可以让教育的手段得到更多的优化,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童谣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整合,让童谣更好地渗透到幼儿园各领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