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性主题活动“这里是我家”

主题教案2016-04-17

  主题来源:

  大班有个活动《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小朋友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对"城市老鼠好还是乡村老鼠好?"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表现都很出色,难分上下。可在最后一个游戏环节里,班里的小朋友几乎一边倒的选择要当城市老鼠,这让我有点纳闷。孩子们告诉我"城市里有空调、有好吃的、大型的商场,还有游乐场、动物园……"现在的孩子天天锦衣玉食,年龄不大却都有了追求高物质生活的趋势.班里有些小朋友还因为自己不是个城市人而流露出失望地表情。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是我们当老师的义务和责任。如何培养?周末我特地组织家长和小朋友们去木勺沙举行亲子活动,回程中又去了蛇盘岛,孩子们在这趟游玩中初次感受到了三门的美,他们对三门慢慢有了兴趣,开始主动查阅关于三门的资料,慢慢地孩子们谈起了青蟹,谈起了渔船……《这里是我家》的主题随之形成。

  主题目标:

  1、了解三门的位置,知道自己是一位三门人.

  2、了解家乡的特产、特色及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

  3、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丰富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感受家乡的美好,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主题网络设计:

  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各种各样的船

  活动的目标:

  1、认识并了解各种船的名字及用途

  2、提高幼儿对观察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录有轮船呜笛的录音。

  2、一套各种各样船的贴绒教具。

  3、分类连线操作卡人手一份。

  4、各种各样的船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播放录音让幼儿猜测"这是什么声音?"

  幼:轮船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上次活动我们一起认识了船,所有的船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些船不一样的?

  幼:有的船是木头做的,有的船是铁做的,有的船是竹子做的……

  师:不同的船有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船的名字?

  幼:轮船、渔船、潜水艇、客船、小木船

  师:小朋友说得很棒!你们说的这些船只是所有船类中的一小部分,今天叶老师就带你们去认识更多的船。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了解部分有代表性船的名字及用途。

  潜水艇:①这是什么船?              幼:潜水艇

  ②这艘船有什么作用?         幼:可以在海底工作。

  ③验证幼儿的说法          (点击潜水艇,课件会自动播放潜水艇的功能。)

  客轮:①这艘船叫什么名字?    当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回答,亦可直接告知,自答不出时

  ②客轮有什么作用?      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确认客轮的功用       (点击课件中的客轮,客轮自动播放其载客过江的画面)

  渡轮: ①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②它有什么作用?

  ③确认客轮的功用(点击课件中的渡轮,课件自动播放渡轮载着货物、汽车、客车过江的画面)

  过程同上通过课件,幼儿依次了解渔船、快艇、水翼船的名称及功用。

  (渔船: 过程同上让幼儿了解渔船的功用是用于捕鱼业的。

  快艇:用于水上娱乐或赛艇比赛。

  水翼船:船底有支架像飞机的机翼气垫船。)

  2、按不同给船分类

  ①根据船的材料分类  (个别操作)"咱们认识了这么多船,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教师出示贴绒各种各样船的教具,幼儿集体观察,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演示。

  ②根据船的用途分类。(集体操作)幼儿集体操作将同一类型的船连线,教师巡回指导。

  ③检查操作成果,展示个别操作结果。

  "有的渔船是木头做的,有的渔船钢铁打制的,有的货船小,有的货船高,请你们帮同一用途的船连连线。"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①检查操作成果,展示结果并讲解。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些船里有的船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你们想不想爸爸妈妈也来学一学,认一认呢?"

  幼:想。

  师:你有什么好主意可以把这个知识带回家?

  幼1:我可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幼2:我可以画给爸爸妈妈看。

  "你们说的方法都不错,那就好好准备回家给爸爸妈妈当一回老师吧。"

  活动延伸:

  1、手工区:提供橡皮泥、各色卡纸、胶水、船体模型、船身模板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制船。

  2、美术活动《我给船儿穿新衣》,教师提供大型般体模型,里外全是白色,供全班幼儿自由发挥想像添画喜欢的图案。

  活动二:青蟹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青蟹的生殖、生长过程及作用。

  2.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意见.

  3.知道青蟹是我们家乡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历届"三门中国青蟹节开幕晚会"片断

  2.课件:青解的生殖过程;青蟹的脱壳生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观看"开幕式"片断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观看"三门中国青蟹节开幕晚会"片断

  1.你看过这些晚会吗?在哪看的?

  2.这些晚会是在哪里举办的?

  3.为什么要在我们三门举办青蟹节?

  教师总结:三门青蟹与其它地方的青蟹相比有壳薄螯大、体装味美、色泽更亮的优势所以会把青蟹节放在了我们三门。

  二、说说你眼中的青蟹

  1.你们有没有吃过青蟹?

  2.你眼中的青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3.青蟹是从哪里来的?

  三、观看课件:了解青蟹的生殖、生长过程(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课述)

  1.播放课件①了解青蟹的生殖过和(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

  每年的4到10月,三门青蟹的爸爸和妈妈想生宝宝的时候,妈妈会先把自己硬硬的外壳脱掉。青蟹爸爸就会在这时候来找妈妈,他会把自己的精子送给妈妈,放在妈妈身体里一个叫纳精囊的地方,当青蟹妈妈的卵子成熟后,它会通过输卵管滑入纳精囊和爸爸的精子见面、结合,受精卵就这样出现了,它就是以后的青蟹宝宝,妈妈会在水面宽阔、水流缓慢的地方生下黄色的受精卵子,之后青蟹宝宝就会从卵里钻出来,青蟹妈妈一次能生很多的宝宝,你知道吗,大约有200万粒哦!

  ①三门青蟹的爸爸妈妈会在什么时候生宝宝?

  ②青蟹妈妈会先做什么事?谁来模仿一下青蟹妈妈脱壳的动作?(先邀请个别幼儿表演,再集体模仿)

  ③妈妈一次能生多少宝宝?

  2.再次观赏课件①,提问:

  ①爸爸会把什么送给妈妈?放在哪里?

  ②青蟹宝宝孵出之前叫什么?

  ③请幼儿两两合作表演青蟹的生殖过程。

  3.观看课件②,了解青蟹脱壳生长的过程

  ①青蟹宝宝出生了它是怎么长大的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是不是跟小朋友们说的一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点击课件并讲述)

  青解生出来后却不能一直不停地长大,它每次都要脱掉身上的外壳才能长大一点,从一只小青蟹长到一只大青蟹它要脱到很多次外壳。在它很小的时候会四天脱一次,以后脱壳的时僮也会慢慢地延长,每只青蟹的一生一共会脱13次壳.

  ①青蟹要怎样才能长大?

  ②幼蟹每几天脱一次壳?

  ③青蟹一生一共要脱壳几次?

  四、青蟹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我们家乡的特产--青蟹,青蟹除了吃还有一些别的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吗?"

  ①药用价值:青蟹--"海中人参"是高级的滋补品

  ②工业原料:蟹壳可制成甲壳素。

  五、结尾

  "小小的青蟹居然有这么多的学问,老师还想知道更多,请你们回家帮我找更多与青蟹有关的资料,好吗?"

  课后延伸:

  1、在科学区养两只青蟹供幼儿观察青蟹的生活习态

  2、表演区:提供蟹壳道具、音乐,供幼儿模仿青蟹爬行、舞蹈等。

  活动三:好吃的糟羹

  活动目标:

  1、了解家糟羹糟的做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学做糟羹。

  2、知道三门人有正月十四吃糟羹的习俗。

  3、培养幼儿分工合作,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做好的糟羹每人一份

  2、糟羹由来的PPT

  3、糟羹炼烧制过程图示

  4、原料:米粉、笋、肉丁、豆腐、青菜、蘑菇;材料:塑料刀具若干,一次性碗,

  5、一段欢快的劳动乐曲

  活动过程:

  一、品尝糟羹、引出话题

  "今天,食堂的叔叔阿姨们给你们准备了一份不同的点心,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①请幼儿入座

  带领幼儿进入后,教师状似用鼻子闻闻空气中飘着的味道后"嗯~好香的味道啊,小朋友们快找到自己的小凳子轻轻地坐下吧。"

  ②说说点心的名字

  师:今天的点心叫什么?幼:

  ③品尝糟羹

  师:点心好吃吗?你能前吃过糟羹吗?在哪里?

  幼:吃过。在家里;在外婆家;阿姨家;饭店;早餐店……

  ④引题

  A:"每个小朋友都吃过糟羹,看过糟羹,可你知道什么时候咱们全县的人民都要做糟羹、吃糟羹?"

  B:别的地方有没有糟羹?

  C:糟羹是谁发明的?怎么来的?

  二、看PPT,了解糟羹的由来

  1、观看糟羹由来的PPT(明朝戚继光将军带后在台州抗倭时,有一年正月十四因为没有饭食就把剩下的粮食、蔬菜放在一起做成糟羹的故事)

  2、糟羹是谁想出来的?为什么会有糟羹?             幼:戚继光

  3、台州人都在什么时候吃糟羹?

  4、为什么要在正月十四吃?     幼:为了纪念戚继光将军

  三、看糟羹烧制流程图,了解糟羹制作过程

  "这么美味的糟羹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呢?"

  ①请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②观察图片,了解烧制的过程:

  洗好备用蔬菜--蔬菜切丁--调米粉糊--热锅炒菜丁盛出--烧开水--倒入菜丁--边倒米糊边搅伴至沸腾--加调料

  ③提示活动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及卫生问题

  四在一段欢快的劳动乐曲中,幼儿根据图示自制糟羹,老师参与指导

  ②准备工作(洗手、戴袖套、围衣等)

  ③自由结伴分组分工进行合作

  ④鼓励全体幼儿主动的投入操作活动

  五、共享自己烧制的糟羹,体验劳动成功的快乐

  "你们就像一个个都像个称职的小厨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咱们自己亲手做的糟羹送给其他的小伙伴们尝一尝 ,好吗?"

  (肯定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主动把糟羹送给隔壁班的小伙伴和老师品尝,愿意与他人共享劳动成果。)

  活动延伸:

  请幼儿通过看食谱、上网、请教家长等多种途径,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发明一种新的羹汤。

  主题评述:

  现在由于经济条件好了,有很多家庭都会在节假日期间带孩子去大城市甚至是异国去旅行,孩子们在行程中增长了见识,这本是件好事,可在没有家长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有些不好的习气慢慢地在孩子们中间滋生了,孩子们开始相互间攀比谁去的城市多,谁去的地方大,谁见的景物最稀奇……在孩子们的眼里觉得去过大城市是件很骄傲的事,很少有孩子会主动谈及自己家乡的景物、特产,我敏锐地觉察到本主题所蕴含着的教育意义。本主题利用三门的本土资源及幼儿爱玩的天性,从一次户外活动开始,让孩子们逐步关注家乡的美景、小吃、渔文化,孩子们在玩一玩、吃一吃、做一做、看一看中重新认识三门,使他们在家乡零距离的接触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实际感受三门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